第400章:展望未来-《我全家都穿成了反派》
第(2/3)页
有些人选择离开,自然也有人选择不离开。
当年背井离乡的人,小部分回了家乡后,看着村子里的断壁残垣及野兽尸骨,无不叹气。又记起了长辈的话,回去探望了一番留在此处的乡亲。
屋子大多是垮塌得不像样了,还有被一把火烧掉的。
有的甚至尸骨留于院中无人掩埋。
回乡之人凭借着乡里乡亲的情分,在宅院旁挖了个土坑,草草埋葬。还在上面立了石块,当作日后晚辈回来寻找的标记。
可归乡之人毕竟是少数。
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一路长途跋涉至异乡。
让他们再带着一家人回去,且不说归乡有多辛苦。见识了关内的繁华以后,他们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于是清点了人口郭旬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永行关周围登记在户籍上的普通百姓,早就百不存一。
正准备大展身手的郭旬,愁得胡子都掉了一小把。
永行关里多是驻军,普通百姓都找不到几个,更别说妇人了。
传授木匠铁匠驯养畜牧的手艺可以直接传授给男子,但可开办奶厂做奶制品的活全都交给男子来有些不合适。
在郭旬的认知里,妇人大抵是要手巧心细一些,比男子适合这些活计。
南边的奶厂里,也多是女子在干活。
现在都不是没有女子的问题了,是根本没有多少普通百姓。
这时候,随行的人中有一个名为吕金宁的男子给郭旬献上了一本册子。
说少傅云华春写给他们的,希望能给郭大人一些帮助。
说实话,郭旬是临时推选出来的人。大晋虽然有工坊,但工厂这个概念还停留在南边,尚未推行到他处。
各个世家都是喊奴仆干活,工钱是有的,但都是固定的,归纳在总支出里,也不用在意跟工厂收益挂钩什么的。
至于奶厂,羊毛厂这些新概念更是从未有过的。
郭旬虽满怀希望,但也内心忐忑,这些名头太新了。许多人都没琢磨明白,不敢前来西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