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课间“小灶”-《平凡人的饭碗》


    第(2/3)页

    “书虽然读了一遍,但是小时候,连环画册看了不少。”穆珍很认真地回答道。

    翟老师也不得不从心里赞叹这位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小孩子读书难免会一目十行,只关注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怎么会引来如此的评价与思考,而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做到了,他对书中人物可谓是入木三分的理解,可以证明,他读书并非只是读书,而是为己所用地在读书。

    自那次后,翟老师对于穆珍的课堂学习更加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起来,不仅如此,还时常单独叫至自己的宿舍搞个读书心得”小灶“,这让穆珍很开心,在穆珍的眼中,翟老师不是自己的老师,更像一位与自己谈心的大哥哥,这些让穆珍的读书生涯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初借来书时,穆珍只将精彩的故事情节讲给弟弟听,弟弟永远只是个听众,除了问为什么,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语言,而现在的翟老师,真正成为自己书外的朋友,他让自己获得了许多书中读不到的东西,翟老师提到的卢梭、柏拉图、黑格尔哲学思想,极大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渐渐地,班里的同学都发现,穆珍除了在英语学习上还算努力外,其余科目,他都很少用功,就是在谷城一中他考不及格的地理与植物学,也变得通俗易懂起来,根本不用费什么力,便掌握得差不多考个八九十分没有问题。

    也许没有先前的压力,也许心情决定了健康的原因,穆珍在这里不仅读了很多的课外书,而且感冒、头痛的次数明显减少,他在这里的日子可谓是逍遥自在,就是这样,他每次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传递给老穆的总是令老穆感到少有的扬眉吐气,由此,他为穆珍办理转学时的失落也逐渐淡漠起来。

    (本章完)

    第22章  课间“小灶”

    初来滨湖中学的穆珍,时时感到有点压抑,在这里并不是学习上不如意,最重要的是自己当留级生的尴尬,在他心目中,留级生一直是差等生的代名词,未曾想到他也划入了这个行列,这让他心理上多多少少有点不舒服。来这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补习英语,从这一点上看,付出的代价确实有点大,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代价背后,换来的却是自己非常惬意的学校生活。

    在这里教英语的樊老师,个子不高,方脸,微瘦,穆珍一来便喜欢上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师,他的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呆板,每次带领学生读单词时,他从不站在讲台上,而是踱步在教室内的走道上,背着手,让大家看着课本,跟着他读,那些单词好似印在樊老师的脑海里,次序从未有过偏差。穆珍被樊老师的记忆所叹服,于是也学着樊老师一样,不看课本而将那些初学时相对陌生而今变得熟悉的单词按顺序默记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穆珍发现,其实英语并不是难学,而是自己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单词就如同汉语中的汉字一样,汉字是偏旁部首,英语只是拼音的各式组合,只要熟读、熟记,特别是那些精短的课文,背默下来,自然就会熟记于心,至于语法,记住几个例句,然后就可以熟悉其用法了。

    来湖滨中学一月有余,穆珍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方面,几乎可以成为班里同学的第二老师,没有任何难倒他的习题,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要找到他,他总会耐心帮助讲解,毫不保留,直到对方真正弄懂为止,这些优秀表现,让同学们对他开始认可并受到部分同学的追捧。老师们对他也另眼相看,基本对他不作约束。

    此时难得的轻闲,让穆珍又惦记起村里马三爷家里的书箱,那书箱里的书籍,当年也仅看了箱顶,要想读完,还真得需要一番功夫。于是,周末之际,穆珍又跑去马三爷家借书。

    对于穆珍来说,马三爷的书箱,那里面的知识对其诱惑力远远超过任何学堂里的课本,那些名著中的人物,常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如同在眼前般,活灵活现。此时的穆珍除了温习一下英语外,就是痴迷于从马三爷那里借来的名著故事。

    穆珍将课堂当作阅读时间立时引起语文老师的关注。这位语文老师姓翟,是刚从师范毕业的高材生。据他私下与穆珍讲,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与书有缘。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翟老师经常将穆珍叫到自己的宿舍,开起了课外阅读的“小灶”。

    对于这“小灶”,给穆珍发挥自己想象力添加了助力,师生二人常就小说中的人物展开讨论,让穆珍对书中的人物也有了提高认识的机会。
    第(2/3)页